乐竞网页版入口网址
乐竞网页版入口网址
乐竞体育app下载安装:让泰坦尼克号触礁的舵手——曼联管理层
来源:本站 作者:pkBXUa6MdeLS51Zy 发布时间:2024-06-19 浏览人次:
  关于曼联高层的问题从很早以前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曼联球迷几乎都有着一致的最终定论——曼联近十年的碌碌无为的源头是曼联管理层肉眼可见的低能造成的。   这时候又要说到一个词:“混乱”。自从笔者开始自由撰稿起,无论是评论教练、球员亦或是一些比赛,这么多年里已经出现了太多次的混乱,只不过这种混乱似乎是可以好转的,但又会在某个时间段卷土重来,让所有曼联球迷感到窒息,那么追根求源,既然能出现这么久的混乱局面,那么肯定不能单方面归咎于某几位教练,或者是某几批球员,这个源头就是曼联高层(董事会)。   大家都知道曼联是全世界商业运作最强的足球俱乐部,自从格雷泽(尤其从三德子横空出世起)掌权之后曼联已经与“商业”这个词分不开了,所以这篇文章会从包括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来浅层剖析一下曼联董事会。笔者对金融方面不甚了解,所以邀请了几位朋友帮忙分析了曼联上赛季的财报以及过往的涉及到经济层面的一些数据。这篇文章是集体合作的成果,同时也希望借着这篇文章让大家对曼联高层有更清晰的认识。   【格雷泽收购案始末】   既然是追根溯源,那就从故事的开头讲起。   2003年,马尔科姆-格雷泽开始准备收购曼联的事项,他也是现在球迷惯常称呼的老格雷泽,而之所以能遇到收购曼联的契机,则同样有一个戏剧性的起因。当初曼联的股份并不是现在的格雷泽家族的一言堂,而是由多方共同持有较小比例的股份,其中两个爱尔兰大亨马格尼尔和麦克马努斯依靠前几年和弗格森不错的关系,持续将股份拓展到28.7%,这是占有股份最高的集团(摩尔库尔塞马集团)。两个爱尔兰人和弗格森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直到著名的赛马事件的发生。   弗格森和马格尼尔及麦克马努斯同时投资了一匹赛马,这匹赛马叫做“直布罗陀巨石”,但是当这匹马最终变成了种马之后,三人的关系因为这匹马所有权的分歧产生了裂痕。(2003年格雷泽用900万英镑买入曼联2.9%的股份。)   随着双方法律纷争的不断升级,马格尼尔和麦克马努斯开始对曼联的转会提出99项质疑,收购更多股份以及雇佣私人调查员等手段向弗格森施压,意图让他主动离开。而双方的矛盾也是促成第三方开始收购曼联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第三方正是格雷泽一家。关于弗格森爵士在这起收购案中起到的角色并不是本文重点,所以就点到为止,接下来讲一下格雷泽收购曼联的细节。   根据杂志《足球》在当年(也就是2004年11月15日)的报道,作为对董事会拒绝继续收购谈判的报复,美国人格雷泽尔利用手上的28.1%曼联股份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祭出了骚操作,在马格尼尔方面弃权的前提下,当天针对沃金斯、安森和耶亚三名董事连任议案的投票中,仅派出一名代表的格雷泽尔却赢得了会议,导致三人被迫离开董事会。董事会仅仅剩下CEO吉尔、财务董事哈姆比、主席加德纳和非常务董事马齐,格雷泽方面成功将董事会人数由7人减至4人。   自从弗格森与当时的最大股东马格尼尔产生矛盾后,董事会对俱乐部的控制正日益衰弱,股东大会把这些事情体现出来的一面镜子而已。在这个部分并不会针对人事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所以笔者给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弗格森、查尔顿、大卫-吉尔三人(三人分别有各自的原因)的背书是格雷泽能够顺水推舟从爱尔兰人手中拿下股份的关键。   直到2005年中旬,格雷泽正式花费7.9亿英镑从爱尔兰大亨马格尼尔手中收购了所有股份,在那之后格雷泽先是拿出了2.7亿英镑,再用曼联俱乐部本身作为抵押借到了剩余款项完成了收购。   【格雷泽家族给曼联带来了什么?】   在论述之前先说观点:与世界上绝大部分事物一样,格雷泽收购曼联同样具有事物的两面性,并不都是糟粕,也是有可取之处的。笔者在接下来会分列几点来说明。   一、巨额债务   上一个篇幅说到了格雷泽收购的故事,而格雷泽收购的技术手段是在后来被球迷们痛斥的杠杆收购——俗称空手套白狼。   杠杆收购本身并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其原理是买家通过一大笔借来的资金完成收购事项,就跟买房贷款是一样的。真正的问题是格雷泽完成杠杆收购之后让曼联背上了无比沉重的债务负担。   当格雷泽在2003年3月花费了900万英镑买入2.9%的股份时,曼联俱乐部账户还有现金,并且没有任何负债。但是当格雷泽于两年后完成收购时,曼联背上了6.6亿英镑的负债,2006年,俱乐部支付的利息总额高达1.13亿英镑,而俱乐部的年收入为1.68亿英镑。之后的四年里,曼联平均每年要支付9500万英镑的利息,也就是说俱乐部总收入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都被用来偿还债务了。   在2010年,格雷泽家族通过发行5亿英镑的债券进行了再融资,这次再融资使得格雷泽家族还清了一笔2.2亿英镑的高息对冲基金债务,利息为16.25%,这也成功让格雷泽摆脱了巨大的偿还压力。   用融资手段逐步完成收购和减轻负债,这对于格雷泽家族管理曼联这家企业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同一个历史周期则出现搅局者影响了曼联在英超的发展。2004年阿布拉希莫维奇买下了切尔西,他对切尔西的投入是非常高额的正投入,而格雷泽在注资方面不但没有正向投入,反而全是负投入,也就是利用曼联本身的收入来为自己买曼联贷的款还债。   格雷泽在对曼联竞技层面上的支持是依靠全盘支持弗格森来完成的,而弗格森大师级的管理能力也让曼联在阿森纳、切尔西的双重夹击之下依旧在英超赛场上大幅领先于其他对手。但是设想一下,假设阿布当年接手的是曼联,亦或者有另外一个阿布式的角色接手了曼联,或许在巴萨之前就会出现一支新的宇宙队.....但一切只能存在于假设之中,对于曼联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格雷泽一家遭曼联球迷憎恨是理所应当的。关于负债方面还有两条数据:1、进入格雷泽时代后,曼联在利息、债务和其他方面的支出达到15亿英镑。2、《卫报》报道称,自2005年以来,格雷泽家族的收购让曼联损失了超过10亿英镑的利息、成本、费用和股息。   二、商业运作模式的改变   先来简单辨识一下曼联的主要股东成员。通过曼联官方财报的数据,主要大股东有林赛尔列车有限公司、巴伦资本集团、马萨诸塞州金融服务公司、格雷泽家族六人(阿弗拉姆、乔尔、凯文、布莱恩、达西、爱德华)。   这三家公司与格雷泽家族的权重自然是不同的,区别在于二者持有的股份不同,三家公司持有的是A类股,格雷泽一家持有的是B类股。根据官方财报给出的解释,两种股份的区别在于拥有的投票权占比不同,A类股的持有人拥有每股1票的投票权,而B类股的持有人(格雷泽)拥有每股10票的投票权。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只有格雷泽家族拥有B类股,其余的股东只拥有A类股,从所有股的不同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俱乐部内部的权重比。在实际参与俱乐部事务方面,主要是由乔尔-格雷泽负责,他每天会在位于华盛顿的办公室里花8个小时处理曼联的相关工作,办公室的墙上还挂着一幅乔治-贝斯特的巨幅照片。而作为家族大哥的阿弗拉姆-格雷泽并没有直接地参与到俱乐部日常运作,毕竟他们还有NFL海盗队的事情要管理。   最近阿弗拉姆就去到了他的橄榄球母校做演讲,并以C罗的刻苦训练为例子,但他把C罗加盟曼联的年纪说成了16岁(实际为18岁),可见他对于曼联的体育文化真的不熟悉......   刚才介绍的是对俱乐部有实际掌控能力的人,而下图里的(除了格雷泽家族成员之外)则是参与到俱乐部运作和管理的人。   这个表格里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除了三德子之外还有里查德-阿诺德,也就是俗称的二德子。   三德子是除了格雷泽家族之外唯一拥有少数A类股的成员,这是因为他作为格雷泽收购曼联的顾问对整桩收购案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所以格雷泽家族奖励了他少量A类股,这也是三德子在曼联地位的展现。   阿诺德在名义上是俱乐部的CEO,全权负责俱乐部的商业运作,而伍德沃德则是执行副主席,负责俱乐部的长期战略(包括商业)。   在实际上的运作上,阿诺德和新上任的足球总监莫塔夫都需要向伍德沃德汇报工作,所以严格来说伍德沃德和阿诺德是属于上下级关系,但他俩平时会在梅菲尔的一间小办公室里一起处理赞助、合同等一些琐碎的事项。   说回正题。在格雷泽入主曼联后,他们采用利润丰厚的商业策略极大地改变了俱乐部的运营方针,尽管这种过于商业化的模式经常被曼联球迷指责为“不务正业”,但是抛开竞技层面仅仅从俱乐部的商业运作来看是极为成功的。   我们来看两组数据:2005年,曼联的年收入略低于1.59亿英镑,第一收入来源是比赛日收入(6600万英镑)。那年的商业收入仅为4500万英镑。而到了2019年,曼联的总收入是刷新俱乐部纪录的6.27亿英镑,比赛日收入比起当年将近翻番,达到1.11亿英镑,而商业收入增长到600%,达到2.75亿英镑。仅此一项就比任何一家Big6之外的英超俱乐部的总收入至少高出1亿英镑。   在格雷泽入主之前曼联的最高收入来源是比赛日收入(球票、球场周边等等),而在经过运作模式改革后,曼联的商业模式成为了英超乃至全世界球队学习的一个模版。是的大家没看错,尽管曼联的竞技水平在弗格森退休之后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是格雷泽采用的这套商业运作模式毫无疑问是一套成功的模版。   在体育界投资的英国人把格雷泽采用的这种商业模式称之为“典型的美国模式”,相较于英国相对保守和传统的足球理念,美国人在涉足体育行业时更愿意把足球当作一门生意,即“万物皆有价。”   格雷泽的其中一个手段就是扩大赞助商,尽可能多的把商业赞助拓展到各个领域,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三德子从2007年起开始主管曼联的商业运作,而这也让曼联的商业运作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曼联把伦敦总部扩大后搬到了格林公园就是其中一个例证。他们还开设了香港办事处以此照顾亚洲地区的球迷市场。此后利物浦和曼城等俱乐部也采用了类似的商业模式。大家仍然没有看错,很多球迷觉得运作模式非常成熟的两家死敌在商业运作上也是向曼联学习的。还有一个被球迷经常提到的观点,曼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上市的足球俱乐部,这样特殊的存在似乎成为了球队在竞技层面上持续处于低谷的原因。   在经过查实后得知,曼联确实是唯一一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的足球俱乐部,但是在其他地方上市的俱乐部也有很多,比较知名的球队就有尤文、多特、罗马、阿贾克斯、拉齐奥、阿森纳......   在上述的这些球队里的意甲、德甲球队都是使用足球总监负责制的制度,而阿贾克斯更是有曼联球迷一直念念不忘的范德萨和滕哈格。   所以我可以十分确认的得出结论:曼联在竞技层面的失败和球队的商业运作模式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很多球迷在这一块会有误区,是因为此前克洛普在与三德子沟通之后拒绝执教曼联,之后选择了曼联的死敌利物浦,原因是三德子把曼联形容成“成年人的迪士尼乐园”。   大家可能会觉得是曼联太过于商业化而导致球队在竞技层面缺乏野心,但这是个错误解读,曼联在竞技层面确实缺乏野心,但这并不是由于球队的商业化造成的,商业化本身并不应该为目前的困局背锅。在2020年各家俱乐部都受到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曼联是英超球队中唯一一个没有进行裁员的俱乐部,这也体现了现有商业运行模式所聚集的资本在应对突发危机时是可以保护俱乐部的。   三、低投入导致球队基础设施全面落后   在今年球队的官方财报中显示,去年一年对老特拉福德球场残疾人看台的资金投入为370万英镑,在前两年分别为1840万英镑和850万英镑。   而从2019年至今,对卡灵顿训练基地的改造一共只花费了600万英镑。   可能大家对于以上的数目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我拿曼城的例子来作为对比,在曼苏尔酋长2008年入主曼城之后,就计划重新打造一个训练基地,并且与曼彻斯特市议会合作施工,在2014年完工。这个训练基地耗资两亿英镑,其中涵盖了:   1、16.5个球场,包括全尺寸合成室内球场。   2、一个56个座位的电视观众席,供选手们回顾视频片段。   3、四星级住宿,超大床和浴室。   4、可容纳7000人的体育场,供学院和女子队使用。   5、4万平方米的人造草皮覆盖在5.5个球场上,每一个球场都是不同的,这样球队就可以为客场比赛量身定制赛前训练。   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认为格雷泽在接手之后将老特拉福德的座位容量从68000人提升到了74000人,并且在酒店套房和餐椅设施上都有资金投入。但是大家应该翻一下上个赛季的新闻......   在上赛季联赛的倒数几轮,老特拉福德的顶棚出现了漏水的情况,老特拉福德变成了水帘洞......   曼晚的Samuel Luckhurst在当时发推:“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工作人员们正忙着擦拭座位上的水渍,这屋顶漏了不少年头了;这座球场急需新的投资来翻修,但他们(格雷泽)却无动于衷。”   《泰晤士报》的记者Paul 乐竞体育平台app入口在哪 Hirst所在的媒体工作区的屋顶也有漏水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现代化球场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格雷泽以及曼联的管理层对于这方面显然是不太重视。   在过去15年里,曼联在球员身上的净支出为10亿英镑,但同期仅用于格雷泽家族贷款利息就支出了7.04亿英镑。在此期间,只有1.85亿英镑用于基础设施改造,例如改善建于1910年的老特拉福德球场。   以上是对曼联(主要针对格雷泽家族)在商业模式运作上的一些观点,笔者认为商业化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格雷泽家族以及伍德沃德都缺乏足球理念和足球思维。接下来是关于以伍德沃德为首的曼联管理层的一些分析。   【曼联管理层乱在哪?】   大家都知道管理层在竞技层面上的运作模式是相当低能的,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会对这些方面进行总结,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一、低能的谈判水平   首先曼联的谈判方式并不是由伍德沃德直接进行的,他还有一个下属,职位是谈判总监,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贾奇。严格来说贾奇是一个关系户,他和伍德沃德同为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关系一直颇为密切,这也是他来到曼联并且深受信任的直接原因。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贾奇在与目标球员的俱乐部进行谈判时会先让律师来安排会面,并不会直接进行接触,所以在谈判还没开始前就先兜兜转转浪费了一圈时间。   这就是贾奇外号的来源:老特拉福德的隐形人。   一般在商业谈判中才会请律师(这也非常符合曼联的风格),律师参与商务谈判是要对所涉及的行业足够了解,但显然贾奇自己和他请的律师对于足球行业并不是足够专业。这在2013-2014年就分别出了两次丑,一次错过了费莱尼的违约金时间,最后花费更高价格将其买入;第二次是在购买埃雷拉的过程中被假经纪人骗了......这让曼联的专业性沦为笑柄。   除了从谈判方式可以看出曼联制服组的业余,从大部分谈判的实际结果也能看出其水平。首先就是溢价,虽然所有俱乐部在面对豪门球队求购时都会狮子大开口,但是像曼联这样被当成傻子宰的案例实在是太少了。   远的不说,就说索尔斯克亚任内的两笔转会。刚刚完成英超处子赛季并且有着明显缺点的万比萨卡被抬到了和当年英超最佳右后卫沃克去曼城同样的价格。还有8000万英镑的马奎尔,他本身能力如何以及其他附带价值并不在这里讨论,当时的市场最高价值是7500万英镑的范戴克,而一个比范戴克掉一档的中卫居然要比范戴克还贵,只能说莱斯特城吃准了曼联就缺一个主力中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与买人相对应的就是卖人,从范加尔时代开始,曼联的卖人永远都是折价卖出,如果之前的还能用范加尔主动清洗为借口,那么低价处理当打之年的球员就能体现谈判组的水平了,最典型的例子是迪马利亚和卢卡库,俩人都是花费高价买入,最后卖出的价格仅仅只能回本。(再次说明一点,卖出价格和球员是否罢训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关联。)   二、缺乏判断球员价值的能力   这一点要细说的话过于庞杂,所以我大概找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叙述。先讲一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管理层是否支持主教练?   先说结论:三德子总体上对于四任主教练都是很支持的,但是对不同主帅的支持有细微差异,并且在每一个教练身上都能总结到一些经验在下一任教练身上去调整。   莫耶斯就直接跳过,看中的球员不来,真没办法。   范加尔在曼联的权力反而过于大了,他想要清洗谁、想要买谁,三德子基本都给予满足,这也造成了最后锋线缺人病急乱投医买马夏尔凑数的局面。   (传闻乔尔-格雷泽把马夏尔视作曼联的贝利,所以在2017年的冬天直接叫停了马夏尔和塞维利亚的租借事项,这个就是曼联高层缺乏对球员价值判断能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所以到了穆里尼奥时期,三德子对于主教练的建议并不完全采纳,例如传闻中的拒绝穆里尼奥的用马夏尔加钱换佩里西奇或者威廉的建议(真实性存疑,仅作为例子),还有穆里尼奥在下课赛季开始前一直嘟囔着买中后卫,直到最后三德子也没有满足这个要求。   三德子在一些决定上否决了穆里尼奥,是因为拥有全权决定权的范加尔把事情演砸了,导致三德子不敢再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穆里尼奥,或者说他自己逐渐形成了一些对球员价值的判断标准。至于他否定穆里尼奥是不是对的,这个完全无从得知,有可能买了中卫之后穆里尼奥的心态就不会炸,第三个赛季不会过早崩盘,也有可能炸的更早,所以这些都是假设之中的事情,在这里不展开联想。我只说过程和结果,不谈假设。   穆里尼奥一直对曼联高层心存不满的原因就是觉得三德子没有给予他100%的支持,(16-18两个赛季曼联都花费了1.5亿英镑进行引援,第三个赛季只花了8000万英镑,并且只有弗雷德一人是即战力,这可能就是穆里尼奥觉得三德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先不管穆里尼奥说的对不对,反正这个事情是在三德子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所以他对索尔斯克亚的支持力度超过了穆里尼奥,甚至比范加尔还要高。索尔斯克亚第一年走的是本土路线,尽管两名英格兰球员都有较大溢价的情况,但伍德沃德还是谈下来了。买入的詹姆斯、万比萨卡、马奎尔在球场上都能发出正向反馈,这也让三德子能够下决心继续按照索尔斯克亚及其团队给出的名单买人,最典型的就是吃到了引进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的甜头。   索尔斯克亚的第二个转会窗非常像穆里尼奥的第三个转会窗,单看投入资金也有8000万镑,但是跟此前得到的支持比算是大幅缩水了。(较合理的推测是三德子把冬窗引进的桑切斯和b费都算作夏窗的提前引援,所以扣除夏天的相对应预算。)   到了第三个转会窗,桑乔和瓦拉内都是索尔斯克亚要的第一人选,C罗自然是意外之喜,索尔斯克亚在向三德子提出购买C罗后,三德子就找乔尔-格雷泽说明情况,在大老板同意之后交易就顺利推动。(一些说C罗是管理层硬塞从而打乱索尔斯克亚计划的消息完全是谣言,事实上从莫耶斯上任开始没有任何一个球员的引进是管理层硬塞的。)   展开来说,索尔斯克亚超出救火教练的预期也让三德子对于索尔斯克亚团队有着更多的信心和支持,包括从2019年开始传闻未曾间断的总监制,直到2020年才以另外一种形式搬上台面,并且主教练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体现了曼联主帅仍然是大权在握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球员续约事项上的仓促和不知所措。在2018年,三德子先是和斯莫林、琼斯、阿什利扬谈成了续约合同,代价是搁置了与埃雷拉的合同谈判,根据埃雷拉在此后采访中透露的信息,感到“被忽视”就是他选择去巴黎的直接原因。   埃雷拉在当时索尔斯克亚的战术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三德子反而先去和一个半主力以及一个长期病号续约,着实让人费解。其实不难理解管理层续约斯莫林、琼斯的动机,当时两人的合同都只剩下一年,续约是为了“保值”,以便于之后能收回一部分资金。   事实上琼斯的经纪人表示在收到曼联提供的续约合同之后完全惊呆了,因为合同把周薪从8万提升到了12万。而在此之后琼斯彻底待机,在过了两年之后仍然无法代表曼联出场,更不用奢望能卖出理想的价格。   而更可悲的是这种非常业余的操作被部分观点称作“非常具有人情味,琼斯为曼联这么拼命就应该和他续约。”   另外一个例子是阿根廷人罗霍,在19-20赛季开始前,埃弗顿愿意花费2000万英镑买下罗霍,但是曼联管理层认为埃弗顿是曼联争四的潜在对手,所以拒绝放行。一年之后的罗梅罗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罗霍和罗梅罗在两个转会窗都以免签的方式离队。   这个赛季的林加德也是同样的情况,在夏天可以用至少20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西汉姆,但是索尔斯克亚表示要给他机会,事实上林加德也并未得到多少机会,所以林加德拒绝了曼联的续约合同,准备明年夏天免费离队。   球员的续约和是否离队都是需要经过主教练同意的,所以是伍德沃德和索尔斯克亚两人共同的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既没有让球员在阵容中出工出力,也没有及时换回资金止损,最后只能两手空。   至于管理层和主教练在这其中扮演的具体角色,现在还不得而知,所以我只能把二者合并而论。   我们可以看到伍德沃德及其管理团队对于球员能力和价值的判断是极其缺乏的,所以他一直在找一个弗格森式的主教练,可以帮助他判断形势,这也是他对于索尔斯克亚及其团队的期待;但这就像一个缺乏制度保障的国家一直期望能出现一个明君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救世主,但是这样的角色(例如弗格森)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三、职责分配不清晰   在这一模块笔者会先从曼联的总监制度开始说起。   关于设立足球总监的传闻从2018年开始就不曾间断过,但当时的主教练穆里尼奥对于这个可能的变动是不支持的,他更希望由自己全权负责,就像他的前任范加尔那样对一线队拥有全部的管理权。   索尔斯克亚在引援和管理层面展现出来的能力让三德子决定在保留了主教练权力的前提下增设足球总监的职务。于是在2021年3月,曼联任命了默塔夫和弗莱彻作为球队的足球总监和技术总监。   严格来说默塔夫应当被称作“招募总监“,他的最大职责就是负责招募。默塔夫在2013年来到曼联,并于2016年担任足球发展主管,主要负责协调一线队和青年队的事务。在担任足球总监后的默塔夫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招募”上面,引进汉尼拔和特莱斯就是他的手笔,他会去现场考察目标球员,并与球员的家人进行沟通。弗莱彻的官方职称是技术总监,实际上就是一个懂球的顾问,经常会在一些事项上以一个资深球员的专业角度来给默塔夫提供帮助,总的来说弗莱彻在管理层中的权重远远不如默塔夫。   从这张俱乐部层次结构图可以看出,默塔夫和主教练是位于同一个层级,并不是像别的总监制球队那样让总监和主教练处于上下级关系中。根据俱乐部方面的消息源透露,三德子是有意让总监和主教练在一线队事项上进行沟通合作,并且分担自己在转会方面的压力,而不是去充当一个发号施令的角色。   另外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迈克-费兰是第一助教,卡里克和麦肯纳是普通的一线队教练成员,但实际上训练课都是由卡里克和麦肯纳负责,费兰在教练组中似乎成为了最不起眼的存在。从索尔斯克亚的救火赛季开始费兰一直扮演着谋士的角色,到现在逐渐被卡里克和麦肯纳二人取代,变得边缘化,很少有人能深挖到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只有等几年之后才能知道了。   回到笔者所说的职责分配不清,弗莱彻在索尔斯克亚执教后期就频繁穿上训练服,在比赛的时候进入替补席,按照消息源的说法弗莱彻想尽可能的为教练组提供帮助,但他毕竟还顶着一个“技术总监”的身份,这也是教练团队的能力不足以及管理层内部职责划分不清晰的表现。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伍德沃德,“格雷泽之下百人之上”的角色设定也让他在俱乐部的运营中随意插足(包括他不熟悉的足球领域)。这也造成了出现问题之后的责任归属不清,主教练说是三德子的问题,三德子说是主教练的问题,反反复复说不清楚。   连责任归属都不清晰,何谈解决问题呢?   【竞技成绩是否会影响商业运作?】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上图是来自俱乐部的官方财报,其中有说到在2018-19、2019-20、2020-21三个赛季的欧战转播收入分别为8310万英镑、1680万英镑、7380万英镑。2018-19赛季曼联逆转巴黎圣日尔曼之后跻身欧冠八强,所以得到的转播分成是最高的。   值得一提是2019-20赛季全程踢欧联只拿到了1680万英镑的转播费用,比跻身欧冠少了大概5000万英镑,这就是格雷泽家族把球队底线定在欧冠资格线上的最直接原因,拿不到欧冠资格收入就少了一大半。   另外根据曼联和阿迪达斯签订的合同,连续两年没能进入欧冠会导致阿迪达斯给曼联的赞助费减少25%,这也加深了格雷泽和三德子对欧冠资格的重视程度。   【格雷泽是否有足够的野心?】   首先要弄明白一点:格雷泽买曼联是为了赚钱,让曼联成为世界上最能赚钱的足球俱乐部也是为赚钱这个目的而服务。   格雷泽对于曼联成绩的硬性指标就是争四(欧冠资格),所以曼联每年的投入至少是能够让球队维持在前四名的,至于能不能在前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甚至是最终拿回英超,这些暂时都不是硬性指标。   拿到英超固然能让格雷泽有更多钱拿,但是拿不到也无伤大雅,所以在这种思维下曼联的引援计划只能逐步推进。比如今年补强了锋线和中卫,但是后腰位置就留了一个名额等到明年夏天的转会窗再去购买,如果换做切尔西或者曼城很可能会一步到位。   同为格雷泽旗下的NFL海盗队在今年引入布雷迪之后夺取了超级碗冠军,这似乎能在某种层面上证明格雷泽是有野心的。   1995年格雷泽家族花费1.92亿美元买下了海盗队,海盗队在资金的注入下成功摆脱下游球队的定位,并于2002年成功夺得超级碗,但是在那之后海盗队重新沦为平庸。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格雷泽旗下的海盗队夺得超级碗并不是在计划中的结果,而是在资金注入之后的一种偶然,直到2021年海盗从爱国者手中签下了布雷迪,这直接为他们带来了超级碗。   海盗签下布雷迪像极了本赛季曼联签下五座金球奖、五届欧冠得主C罗,至于曼联能够像海盗一样重回顶峰,这个从格雷泽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概率事件,可以复制,但是结果的随机性远远大于主观性。   所以在无法改变格雷泽缺乏十足野心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现代足球俱乐部体系是曼联所剩无几的选择。   【曼联的未来会通向何处?】   在欧冠客场击败比利亚雷亚尔之后,曼联迅速敲定了在德国足坛拥有极高声望的朗尼克作为代理主帅,而真正让曼联球迷感到激动的是朗尼克在履行完代理主帅的职责后会进入曼联管理层,充当两年的顾问角色(拥有实际决定权)。   朗尼克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角色,他接受曼联给出的合同必定得到了一些承诺,能让他亲自掌控曼联这艘巨轮的航向。   值得一提的是招募朗尼克的人就是前文提到的足球总监默塔夫,朗尼克没有直接成为总监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职位上已经有默塔夫了,所以可以理解为把朗尼克请来让默塔夫跟在他身旁学习,这对曼联今后的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   促成朗尼克进入管理层除了他自己的要求之外,还有二德子阿诺德的推动,三德子在明年三月就将卸任执行副主席,尽管他很可能继续充当顾问的角色与曼联捆绑在一起,但他的位置实实在在是由阿诺德接任了。   与伍德沃德在足球事务上边学边做截然不同的是,阿诺德倾向于让比自己更专业的人来管理。(在朗尼克的面试过程中,阿诺德就把交谈足球理念的环节交给了技术总监弗莱彻)让专业人来做专业事,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但是在曼联却长久以来无法实现,始终是由一群银行家边学边做;足球行业的水很深,在俯仰之间就可能被时代淘汰,强如范加尔、穆里尼奥这样的战术大师都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理念,不然时刻都在被时代淘汰的边缘,而这更不是伍德沃德等一批银行家能够把控的事情,所以如果阿诺德选择放手会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2021年曼联官方财报。   特别鸣谢TOMSAKURA7、利维亚的Joestar等朋友提供的数据提炼和分析。   文章为“似梦初觉”版权所有,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及注明原作者(似梦初觉),如盈利性机构转载需获得“似梦初觉”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乐竞体育手机版下载最新版责任。  乐竞体育平台app入口 如有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可同作者“似梦初觉”联系。